English

沧桑巨变伟大辉煌 恢弘壮阔硕果累累

1999-08-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探索、顽强进取,克服了前进中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令举世瞩目。国家统计局8月17日发布的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一,通过50年来我国经济生活领域各方面的今昔对比,为我们首次勾画出发生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这一沧桑巨变的全景式轮廓。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98年达到了7955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7.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3%左右的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在1987年提前3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到1995年,又提前5年实现了再翻一番的目标。据世界银行估算,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7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之后。

解放初期,我国发电量、钢产量、原油产量仅分居世界第25、26、27位。50年后,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第二位,糖、原油产量分居第四、五位。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品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50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52年的50.5%、20.9%和28.6%调整为1998年的18.0%、49.2%和32.8%,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使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产业,如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等的紧张状况得到基本缓解。

社会商品极大丰富

50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1998年,粮食产量达49000万吨以上,比1949年增长3.3倍,人均产量比1949年增长1倍;棉花产量达450万吨,增长9.1倍,人均产量增长3倍;油料产量达2314万吨,比1949年增长8.0倍;水产品产量达3906万吨,比1949年增长85.8倍。1997年猪、牛、羊肉产量达4090万吨,比1949年增长17.6倍。我国农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343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429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5倍,平均每年增长3.3%。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

50年来,钢铁、纱、布、糖、原煤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年产钢量由1949年的15.8万吨扩大到1998年的11559万吨,增长了731倍。汽车生产从无到有,年产量由1955年的100辆左右扩展到1998年的163万辆。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迅猛扩张:电视机由1958年的200台左右增加到1998年的4281万部,电冰箱由1957年的0.16万台左右增加到1998年的1060万台,洗衣机由1978年的0.04万台增加到1998年的1207万台,空调器由1978年的0.02万台增加到1998年的1157万台。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9.8亿元增加至1998年的3354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57.7倍,平均每年增长11.6%。

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4017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8.3倍,年均增长10.1%。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950年以来,我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99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2125亿元,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2516亿元,建成投产基本建设项目130多万个,使我国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工业方面,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部门残缺不全、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独立的工业体系。石油生产从1949年的12万吨扩大到1998年的1.61亿吨,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发电量由1949年的43亿千瓦小时增长到1998年的11670亿千瓦小时,增长了270倍,结束了长期困扰我国的缺电、少电的历史。

农田灌溉条件大大改善,全国灌溉面积已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1997年的5124万公顷。到1997年底,全国兴建了大中型水库8.5万座,总蓄水容量4583亿立方米。农业生产逐步走上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的道路。1997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42016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由1307台增加到689051台;农用载重汽车由280辆增加到875571辆。

50年来,运输邮电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29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5029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2.5倍,平均每年增长8.6%。

我国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民用航空发展最快,到1998年为止,民用航空开通了1122条国际国内航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蓝天运输网。在各种货运量中,公路运量增长最快,1949年到1998年增长了121.6倍。

人们的交流方式已由改革之初的以信件、电话、电报为主,发展为包括移动电话、传真、传呼、电子邮件、数据传输等多种先进快捷的交流方式。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全国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由1949年的70.6万公里增加到1998年的621.5万公里,增加7.8倍。我国公用电话网规模在世界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5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998年的297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52年的8.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53408亿元。

建国之初,城镇居民用于吃和穿的开支占到全部生活费支出的80%,农村居民更是高达90%以上;到1998年,生活费支出中城镇居民用于吃和穿的比重已下降为55.6%,农村居民下降为59.6%。消费结构基本改变了多少年来以吃、穿等生活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城市煤气、液化气普及率由1957年的1.5%提高到1998年的78.8%。人们对消费品的购买从50至70年代的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到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轿车、商品房,消费档次大大提高。目前,老四件早已在农村普及,新六件在多数城镇也接近饱和,人们对万元级商品的消费开始起步。

对外经济日趋活跃

5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仅对原苏联和东欧及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到逐步扩展为包括日本、欧盟、美国等在内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对外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至1998年的3239亿美元,增长28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5%。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其中,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排名居第9位。外汇储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8.4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45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1952年,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高达83.4%,1998年,机电产品、轻纺产品等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高达88.8%,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为11.2%。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建国之初,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我国利用外资渠道单一、规模小,主要依靠前苏联提供低息贷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迅速发展,1978年至199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4069亿美元,外商除在农业、工业、交通、饮食娱乐业兴办一大批企业、设施外,还进入邮电、商品零售、金融保险等领域投资。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由80年代的122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63万美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